去年12月的上海,电竞比赛的喧嚣尚未散去,一段私密视频却在网络世界炸开了锅。乌克兰选手Zeus上传了他与大连工业大学女生李欣莳的亲密画面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而两人当时各自有伴侣。视频像野火般蔓延,李欣莳的姓名、学校、恋情细节被网友层层扒出,一夜之间,“道德沦丧”、“easy girl”的标签将她钉上舆论的十字架。
风暴中心的学校大连工业大学,却陷入了漫长的沉默。直到今年7月,学校才在官网发布了拟开除李欣莳的公告,却陷入了巨大的舆论风暴中。许多貌似正义的人士义正言辞地指责学校冷血,不该公布该女生的姓名,不该对她的私生活进行道德审判。
真的,在网络上扮演正义真是太廉价了,不仅不需要支付经济成本,甚至不用支付过多的时间成本。这帮正义人士太激动了,激动得甚至舍不得花一点点时间了解一下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只看一个标题就开始秀他们的愤慨。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当“Zeus事件”在去年12月冲上热搜时,大连工业大学内部其实已经启动了调查程序。然而从第一天起,学校就撞上了一堵“沉默的墙”。李同学既没有向辅导员解释事件原委,也没有递交任何情况说明。更棘手的是,事件发酵后她直接离开了校园,再也没有回来上课。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她的座位始终空着。班主任、学院书记轮番联系,电话打了无数通,消息发了几十条,全部石沉大海。教务处按学籍地址寄送了返校通知,却被邮局标注“查无此人”退回。
直到4月,校方决定依据《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长期旷课可退学)及校规第十九条(涉外不当交往可处分),准备给予纪律处分。可当工作人员带着《违纪拟处分告知书》上门时,依然吃了闭门羹——本人拒收、邮寄无人签收、留置送达无人回应。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学校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毕竟事发7个月了,学校不能没有回应,走到“官网挂名公告”这一步,大连工业大学其实已被逼到墙角。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五条,处分决定需送达学生本人。若穷尽直接、邮寄、留置等方式仍无效,才允许公告——且公告期长达60天(截至9月7日)。这意味着李同学仍有最后申辩窗口。
有人质疑为何公告要写“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认为学校在炒作。但事实是,校方若只依据“旷课”开除,反而更简单。之所以列明两项事由,正是为完整呈现事实依据。
更关键的是,“李欣莳”全名并非校方首次公开。早在去年12月视频泄露时,网友已通过社交媒体人肉出她的姓名、院系甚至男友信息。
“学校凭什么曝光学生隐私?”——这一批评看似正义,实际上搞错了批评的对象。曝光李欣莳隐私的是当初人肉搜索她的那帮人,而让这个名字尽人皆知的恰恰是那帮正义人士。本来学校的一纸公告让女生回来解决问题,然后就没事了。而就是这帮正义人士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女生表示支持,一再提到这个名字,才让她成为全网尽知的所谓“荡妇”。
在这件事情上,真正该被追问的是:
- 始作俑者Zeus仅轻描淡写“后悔”却未受法律追究;
- 电竞主办方对选手私德毫无约束,任其利用粉丝权力差猎艳;
- 人肉搜索的网友们,助推荡妇羞辱。
讽刺的是,当学校按规则处理旷课学生时,真正的侵权者却在社交平台悠闲发文“希望结束此事”。
对于这位李同学,虽然我觉得她是自作自受,但罪不至于要受到全网羞辱的地步,但是这件事的锅不应该由学校来背。她的远离在我看来,更多的原因是羞于面对这件事而选择的逃避。
当事人都觉得难堪,希望尽早结束这件事,但是我们傻呵呵的正义人士却不让她躲起来,一再将这个名字揪出来,打着主持正义的旗号,让她一再曝光,说实话,这帮人真是贱到家了。
鑫耀证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