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杠杆配资平台
你被生活击垮过吗?
那种始终深陷泥泞,越挣扎越下坠,无路可逃的感觉,你是否也经历过?
长达6年的时间里,我不断地遭受生活的重击。
无数次,在我挣扎着要爬起来时,又将我打趴。
最痛苦的时候,我都已经放弃自己了,却又被幸运地救了回来。
去年9月,我用仅存的一点“求生意志”,抱着试试的态度走进了咨询室。
没想到,这次尝试不仅帮助我走出了抑郁,更重要的是:
如今的我比“崩塌”前更通透、坚韧,也在痛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鼓起勇气,回顾那些痛苦和治愈时刻,将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
是希望能给同样被生活重击,被恐惧笼罩的朋友一些希望和鼓励:
那些至暗时刻,是宇宙在为你锻造接住奇迹的容器。
恐惧紧紧扼住
我的咽喉
我常常想,一个人要不幸到什么程度,才会接连遭遇命运无情的玩笑?
大一时,抑郁这条黑狗狠狠地咬住了我,迫使我休学;
大二时,我试图用轻生来结束这一切,却又被救了回来;
大学毕业,父亲竟突然离世,让我的世界彻底崩塌。
我再次陷入深深的绝望,甚至又一次想寻求彻底的解脱。
可我不能。
父亲走后,家里只剩下患癌的母亲和两个还在上学的妹妹。
我不能倒下,因为母亲和妹妹们还需要我。
可我真的无力承担这一切。
经济的重担、工作的不如意、家人的不理解……像一座座大山压在我身上,让我喘不过气。
一切的一切让我疲惫不堪,我真的很怀疑,自己是否还有继续前行的力量。
我试过向朋友、家人倾诉,但他们无法理解我的痛苦,甚至觉得我太过脆弱。
偌大的世界里,我竟然找不到一点能支撑自己的力量。
直至某个深夜,我在网络平台写下自己的绝望,想要寻求“解脱”。
却迎来了好几个暖心评论,还有陌生朋友分享出自己的经历,建议我去试试心理咨询。
我就是在那时,抓住了这根可能的“救命稻草”。
2024年9月,我第一次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那时的我,对心理咨询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期待,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想给痛苦一个出口。
但那次咨询结束后,我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
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了许久,终于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光亮。
我的咨询师,有着幽默的性格和温暖的笑容。咨询时,她温和的语气也能让我安心下来。
因为首次咨询的体验不错,我便与她约了后续的碰面。
从那时开始,每周日晚的咨询,成了我生活里最期待的时刻。
藏在恐惧背后的
创伤
在咨询室里的探索是逐渐深入的。
最开始,我们的主题围绕在职场。
我向咨询师倾诉工作中的困惑和压力,她耐心地倾听,帮助我分析问题的根源。
偶尔也会聊到我的性格。
我告诉她,自己一直以来都很难相信别人,因为我觉得人心难测。
咨询师的回应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不确定的东西是需要验证的。”
比如,我曾经怀疑咨询师对我的好仅仅是因为我付费了,甚至认为她在咨询外不回复我的消息是因为讨厌我。
然而,咨询师用无数次的行动向我证明了她的真诚。
她的每一次的回应都充满了关怀和支持,从未让我感到被忽视或不被理解。
在她的陪伴和引导下,我逐渐放下了戒备,开始真正信任她。
当信任开始建立,我有了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恐惧和痛苦,我们的探索便深入到内心。
我向咨询师坦露了自己最羞于启齿的“情感洁癖”——对微信消息的极度敏感。
只要对方超过半小时没回复,我便会如坐针毡,脑海中不断浮现“TA不在乎我”“我被抛弃了”的念头。
如果超过一天还没回复,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删除对方,似乎用这种方式才能斩断内心的刺痛。
这种极端行为曾让我失去过朋友,甚至差点毁掉一段感情。
咨询师没有评判我的行为,而是轻声问道: “你觉得,对方不回复时,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的答案几乎是脱口而出的: “意味着我不重要。”
她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你的猜想,但猜想是需要验证的。”
接着,她引导我列出“对方不回复”的各种可能:
可能在开会、手机没电、情绪低落,甚至可能只是需要时间思考如何回复。
“你看,这些原因都与你无关。”
她的话像一根细针,轻轻戳破了我内心膨胀的恐惧。
我随即问到:“为什么我总会有这样的想法?”
咨询师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探索自己的内心,挖出背后的根源。
我的童年里,充斥着父母因忙碌而“消失”的记忆:
生病时独自去诊所买药、家长会上永远缺席的座位、无数个对着空荡客厅写作业的黄昏……
那些没有被父母很好回应的期待,最终长成了我心中一根尖锐的刺。
这根刺让我将所有关系中的沉默都解读为“拒绝”,将延迟回复等同于“抛弃”。
咨询师告诉我,当我不断删除没有及时回复的好友时,其实是在重复童年时“先离开就不会被抛弃”的自我保护机制。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咨询重心也有所调整:她一步步地教我如何去改变、去行动。
比如,当我担心某件事时,咨询师就用“可能性区域技术”引导我去思考:
这件事情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最好的情况是什么?最可能的情况又是什么?
让我能更全面地看待这件事,减少对未知的恐惧和焦虑。
再比如,她会鼓励我去试着询问朋友不回复消息的原因。
第一次实践时,我浑身发抖地握着手机,仿佛在对抗某种本能。
两小时后,我收到对方解释“昨天加班到凌晨”的消息时,突然蹲在地上哭了。
原来那些我以为的“TA不在乎”,不过是TA也正在经历生活的褶皱。
是咨询师让我意识到,我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我的感受和需求同样重要。
也是她教会我如何设定边界,如何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曾经的我是个极度讨好型人格,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甚至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但现在,我学会了对自己说“不”,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内心。
当我不再恐惧
正如“好事多磨”,改变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有一次,我的情况突然反复,情绪再次跌入谷底。
那天,我茫然地走在街头,脑海中一片混乱,甚至忘记了自己的住处。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恐惧,仿佛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我赶紧在平台求助了咨询师,讲了自己当下的情况。
她看到后,立刻安排了一次临时的咨询。
在咨询中,我感受到她的紧张和焦急,不仅关心我的情绪状态,还一再确认我的安全。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暖和关怀。
她的紧张和焦急让我意识到,她是真心在乎我的,而不仅仅是因为职业的责任。
这次经历让我对她愈发信任,也更加坚定地相信,心理咨询是我走出黑暗的重要途径。
随着咨询体验的积累,我为人处事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不再是那个总是迎合别人、忽略自己的人。
我开始勇敢地对侵犯我边界的人说 “不” ,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我开始明白家人只是没有如我期待般爱我,而不是不爱我。
我开始相信这个世界充满美好。
这些改变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咨询师的陪伴和引导下,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曾经,我以为心理咨询只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但后来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
它不仅帮助我走出了抑郁,还为我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让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
而咨询师也不仅仅是我的引导者,更是我的支持者和朋友。
她的陪伴让我相信,我并不孤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人愿意倾听和理解我。
如今,我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再害怕失败。
我知道,生活依然会有风雨,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在风雨中前行。
未来的路或许依然充满挑战,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如果你也正背负着超载的人生在风雨中跋涉,或许也可以试着推开那扇有光的门。
那里没有神迹让你瞬间治愈,但会有人陪你找到自己的力量,教你用新的针脚,把破碎的过去缝制成继续前行的锦囊。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可以看看这位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咨询师—— 王丽芳
王丽芳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 超12年 ,积累个案时长6000+小时 ,擅长以 心理动力取向、客体关系取向等 帮助来访者解决个人成长、抑郁焦虑、心理创伤等议题。
为鼓励更多人迈出第一步,王老师在今日开通了3个半价咨询名额,即 原价700元/次 的正式咨询,现在 只需350元 。
↓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
如果,你也有抑郁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困扰,又想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买一送一」咨询优惠,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作者:来访者Siri
编辑:小西
图源:图虫创意、Unsplash
鑫耀证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